再續(xù)傳奇!成昆鐵路復線老鼻山隧道貫通
如果
六十多年前
老成昆鐵路的修建
書寫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奇跡”
那么
今天的擴能改造
不僅是傳奇的續(xù)寫
更是又一次對極限的挑戰(zhàn)
▲國家記憶·成昆鐵路建設壯舉
6月23日
歷經四年多的艱苦奮戰(zhàn)
中鐵十二局集團承建的
成昆鐵路復線峨米段
老鼻山隧道貫通
成為全段首座貫通的10公里以上高風險隧道
為成昆鐵路復線全線通車
奠定了堅實基礎
老鼻山隧道全長13579米
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
隧道最大埋深710米
穿越多條斷層
大型溶洞、高地應力大變形
以及突水、巖爆等不良地質災害頻發(fā)
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突發(fā)涌水
作為國家總體戰(zhàn)略工程艱難誕生的成昆鐵路
在近半個世紀的不懈奔跑中
對西南地區(qū)以及全國鐵路運輸貢獻巨大
2016年
幾度奔赴老成昆建設的中鐵十二局集團
再次接過“接力棒”
投身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復線)工程建設
繼續(xù)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新老成昆鐵路的“歷史相遇”
為實現(xiàn)“長隧短打”
建設者采用“3+5”“橫洞+工區(qū)”方案
全面推進隧道掘進
面對突發(fā)的大型富水溶洞
建設者采用迂回導坑新辟
進行完整水文年觀測
架設跨越拱橋等技術手段
成功“越過”兩大溶洞
▲隧道施工中揭示的大型溶洞
嚴重威脅施工安全的還有
高地應力大變形和無法預測的巖爆
建設者堅持“寧強勿弱”原則
增加超前地質預報種類和頻次
預判大變形和巖爆發(fā)生的可能性與強度等級
再通過“打孔、加錨、軟化”等措施
提前釋放部分應力,預先控制變形
▲隧道巖爆
與此同時
項目部成立了專項科研攻關小組
將施工生產與科技創(chuàng)新相結合
成功開發(fā)出隧道二襯縱向連續(xù)灌注施工工藝
不僅大幅提高了實體質量
還徹底解決了防水板內側脫空問題
成為在全線推廣使用的“原創(chuàng)”新工藝
▲縱向連續(xù)灌注工藝動畫演示
疫情防控期間
項目施工正值攻堅關鍵階段
為保證安全質量和工期進度
項目部以“筑精品鐵路、當跨越先鋒”
為主題開展勞動競賽
一手抓生產,一手穩(wěn)防疫
融合踐行實干精神、成昆精神和工匠精神
實現(xiàn)了老鼻山隧道的如期順利貫通
工程意義
目前對成昆鐵路進行的擴能改造,主要是增建二線以及新建雙線,又稱成昆鐵路復線工程。該工程為國家西部大開發(f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采取分段建設的方式進行改造。其中,峨米段全長386.334公里,是全線修建難度最大、里程最長的一段,所處位置是有著“地質博物館”之稱的攀西地區(qū),全段共有橋梁140余座、隧道40余座,橋隧比達到73%。
成昆鐵路復線全線通車運行后,將大幅提升西南地區(qū)的鐵路客貨運輸能力,密切我國西南地區(qū)與西北地區(qū)、西部地區(qū)與南亞東南亞地區(qū)的互聯(lián)互通,對繁榮民族地區(qū)經濟文化、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以及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fā)形成新格局等具有重要意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創(chuàng)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