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不卡在线,日日夜夜网站,国产精品天天看,日韩理论在线播放

仰望蒼穹,大“眼睛”有大本事

科技 2018-09-06 15:44:10 來源:科技日報

拼裝中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鏡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口徑天文望遠鏡,一直是天文學家孜孜以求的利器。

近日,從長春傳來了好消息。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承擔的“4米量級高精度SiC非球面反射鏡集成制造系統(tǒng)”項目通過了驗收。驗收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形成了大口徑系列反射鏡研制能力,是我國在大口徑光學制造領(lǐng)域的重大技術(shù)突破。這意味著,我國深空探測、天文觀測系統(tǒng)以及空間對地觀測未來有可能用上更大口徑的國產(chǎn)核心元件――光學反射鏡。

那么,對天文觀測而言,更大的口徑天文望遠鏡意味著什么?反射鏡晶體有不同的材料可供選擇,它們各有什么優(yōu)缺點?鍍膜技術(shù)對于提高觀測效率有什么幫助?不同的觀測需求對反射鏡制造提出了哪些要求?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guān)專家。

為啥要造大鏡片 為了看得更遠更清楚

作為天文望遠鏡最為重要的部件,有人將用于折射或反射光線的鏡片比作是望遠鏡的“眼睛”。望遠鏡的“眼睛”越大越好嗎?

對此,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shù)研究所副研究員白華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她指出,望遠鏡口徑越大,集光能力越強,能夠觀測到更暗弱的天體,而且望遠鏡的空間分辨率也更高,能夠觀測到天體更多的細節(jié)。

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張學軍看來,為了提高光學望遠鏡的分辨率,科學家對更大口徑望遠鏡的追求是無止境的。

在光學望遠鏡中,能夠分辨兩個相鄰物像的極限分辨角越小,其分辨率就越高。而極限分辨角是由光的波長和望遠鏡主鏡的直徑?jīng)Q定的。同樣的波長下,主鏡的直徑越大,極限分辨角就越小,這意味著能看清楚更小的物體。

事實上,自1609年伽利略使用天文望遠鏡仰望星空以來,望遠鏡一直在向更大口徑發(fā)展。漸漸變大的“眼睛”,使光學系統(tǒng)觀測能力不斷提升。

張學軍舉例道,口徑2.4米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最遠已經(jīng)觀測到了距離地球134億光年的宇宙深處;口徑3.67米AEOS地基望遠鏡,能探測近地軌道上0.1米大小的碎片;口徑超過3米的鎖眼12(KH-12)衛(wèi)星相機,對地分辨率可達0.1米。

為了獲得更大口徑的望遠鏡,科學家發(fā)展出鏡面拼接技術(shù),將幾塊較小口徑的鏡片拼接在一起,協(xié)力運作,實現(xiàn)較大口徑鏡片才有的觀測效果。白華介紹,這項技術(shù)使得建造8米以上的光學望遠鏡成為可能。

鏡坯材料哪家強 微晶玻璃、碳化硅各有所長

盡管我們聽說過許多不同的天文望遠鏡的名字,但總體而言,它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折射式、反射式、折反射式。目前主流、先進的望遠鏡采用的是哪種形式?

白華介紹,一般而言,目前用于天文觀測的大望遠鏡的主體結(jié)構(gòu)多為反射式望遠鏡。這主要是因為反射式望遠鏡口徑可以做得更大,對觀測波段限制更小。通常來說,鏡面加工精度越高,膜層反射率越高,越有利于觀測,但也要權(quán)衡用途和費用。

事實上,不同的科學目標對望遠鏡的功能也有著不同的要求。白華舉例道,紅外望遠鏡對制冷有很高要求,巡天望遠鏡要求觀測視場大,精測望遠鏡要求分辨率高。對于空間望遠鏡而言,要求反射鏡質(zhì)量更輕、熱穩(wěn)定性更強,因此也對反射鏡的加工制造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鏡坯制造、鏡面拋光、反射鏡鍍膜技術(shù)都是重要環(huán)節(jié)。

目前用于制作反射鏡鏡坯的材料,主要有微晶玻璃、熔石英、碳化硅、硼硅酸鹽、金屬鈹?shù)?。白華認為,這幾種材料各有所長。

微晶玻璃和熔石英使用歷史長,技術(shù)成熟可靠,仍是地面和空間光學紅外望遠鏡主要采用的材料。硼硅酸鹽在大口徑地基望遠鏡中也經(jīng)常使用,具有熱膨脹系數(shù)小等特點,但其比剛度僅為碳化硅材料的四分之一。

碳化硅鏡面的優(yōu)點是比剛度高、熱穩(wěn)定性好,但由于硬度大,導致其拋光難度大,對拋光技術(shù)要求高。美國3.5米赫歇爾空間紅外望遠鏡采用的就是碳化硅鏡坯。

金屬鈹鏡熱容量大、比剛度高、重量輕,但金屬鈹有一定毒性,制作不易,價格也比較昂貴。美國斯必澤空間紅外望遠鏡就采用了鈹鏡,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也采用鈹鏡。

正是基于碳化硅材料的特性,張學軍帶領(lǐng)團隊另辟蹊徑,經(jīng)歷數(shù)百次實驗探索與工藝驗證,突破多項鏡坯制備關(guān)鍵技術(shù),建立了大口徑碳化硅鏡坯制造平臺。他們先后研制成功可用于可見光成像的2米、2.4米、3米口徑單體碳化硅鏡坯和4米口徑整體碳化硅鏡坯,后者也是目前公開報道最大口徑的整體碳化硅反射鏡鏡坯。

造大“眼睛”有啥訣竅 打磨鍍膜一個也不能少

對觀測者來說,望遠鏡口徑自然是越大越好??蓪τ诜瓷溏R研制者而言,口徑每提升一個量級,都意味著更大的挑戰(zhàn)。

為了保證望遠鏡的分辨率和成像質(zhì)量,光學系統(tǒng)對反射鏡的面型精度有著苛刻的要求,這種精度要求不會隨著口徑的增大而降低。

張學軍以4米口徑整體碳化硅鏡坯為例說道,其面形精度相當于平整完一塊北京市面積大小的土地后,東南角和西北角的高低差在零點幾毫米以內(nèi)。在如此高的精度要求下,還要保證其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性。

為此,長春光機所運用計算機控制光學表面成形技術(shù),通過采用“應(yīng)力盤”拋光、磁流變拋光等組合加工技術(shù),大幅度提高了非球面的制造精度和效率。

在對反射鏡光學拋光以后,為提高其反射面的反射率,鍍膜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對于反射鏡面,目前的鍍膜技術(shù)已經(jīng)能使單塊鏡面在寬波段的反射率達到98%。例如,雙子座望遠鏡(Gemini)在2004年對主鏡面鍍了新的保護銀膜,在寬波段內(nèi)的平均反射率達到95%以上。

我國鍍膜技術(shù)水平如何?白華介紹,南京天文光學技術(shù)研究所在高反膜研制方面走在國際前列,設(shè)計并鍍制出紫外增強性銀膜和金膜,在340納米―1500納米的波段范圍內(nèi),平均反射率可達98%。這項技術(shù)已成功應(yīng)用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光譜儀中。對于單片折射鏡片,在較寬波段,光線透過率也可達到90%以上。

隨著技術(shù)的不斷進步,人們不斷研制出功能更強大的望遠鏡。張學軍表示,未來,他們研制的大口徑碳化硅反射鏡將越來越多地應(yīng)用于國產(chǎn)各型大口徑光電裝備上,讓來自中國的目光抵達宇宙的更深處。(記者 唐 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創(chuàng)網(wǎng)無關(guān)。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

分享:

掃一掃在手機閱讀、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