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后功能性恢復有了新治療策略
健康 2018-07-24 10:32:00 來源:科技日報
脊髓中暗藏著大量的神經,一旦損傷就有可能導致癱瘓等功能性喪失,如何使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成為一道待解的難題。記者日前從南通大學獲悉,該校顧曉松院士課題組與哈佛大學何志剛研究組合作,在《細胞》雜志上發(fā)表一項成果,首次證明了中間神經元興奮性的紊亂是脊髓神經損傷后阻礙功能性恢復的一個重要機制,同時探討了通過平衡脊髓內抑制性神經元的興奮性可以有效提高功能性恢復新的治療策略。
全球每年新增脊髓損傷患者超過30萬―50萬人,脊髓損傷患者在中國已超過500萬人。臨床上超過90%脊髓損傷患者,仍有部分殘留的神經纖維連接著受損脊髓的兩端,然而超過一半的病患在功能性上卻完全喪失。這是世界尚未解決的重大醫(yī)學難題,其根本原因是脊髓損傷后阻礙功能性恢復的機制不清楚。
研究人員以直接篩選小分子藥物為突破口,研究并建立了一整套完備且全球領先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修復的研究系統(tǒng)和方法。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調控細胞膜離子通道蛋白KCC2可以有效拮抗抑制性神經元細胞的興奮性,改善由脊髓損傷引起的中間神經元興奮性紊亂和失衡狀況,加強“腦―脊髓”神經旁路信號的傳遞,從而有效增強運動性功能的恢復。(記者張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創(chuàng)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