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潔:黨委書記  馬小潔,男,漢族,1964年1月生,湖北大冶人,中 共 黨 員,管理學博士,教授?! ?989年7月參加工作。1999年起,歷任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黨總支" /> 亚洲欧美另类第一页,久久天天,国产精品福利午夜在线观看

成人不卡在线,日日夜夜网站,国产精品天天看,日韩理论在线播放

蘭州大學相關介紹|領導班子成員名單|蘭州大學各校區(qū)地址

教育 2021-08-24 23:42:20 來源:中創(chuàng)網


蘭州大學領導班子
 

  馬小潔:黨委書記

  馬小潔,男,漢族,1964年1月生,湖北大冶人,中 共 黨 員,管理學博士,教授。

  1989年7月參加工作。1999年起,歷任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黨總支書記,華中科技大學學生工作處處長、武裝部部長,黨委組織部部長、黨校副校長。2008年任華中科技大學副校級領導干部、黨委副書記(期間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任新疆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12年任湖北文理學院黨委書記,2015年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2018年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2019年12月任蘭州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
 

  嚴純華:校長、黨委副書記

  嚴純華,男,漢族,1961年出生于上海,江蘇如皋人,1985 年 6 月 加 入 中 國 共 產 黨,博 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1978年10月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先后獲理學學士(1982年7月)、碩士(1985年7月)和博士學位(1988年1月)。此后留校工作,先后任北京大學講師(1988年)、副教授(1989年)、教授(1992年)、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999年)、博雅講席教授(2016年)。現任北京大學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香港大學稀土生物無機和材料化學聯(lián)合實驗室主任。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當選為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2013年11月起,歷任北京大學副教務長、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黨委組織部部長。2016年10月任南開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17年12月任蘭州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

  主要從事稀土分離理論、應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發(fā)展了“串級萃取理論”及稀土分離流程的最優(yōu)化設計方法,實現了高純重稀土的大規(guī)模工業(yè)生產;提出了“聯(lián)動萃取工藝”的設計和控制方法。建立了稀土納米晶的可控制備方法,系統(tǒng)研究了稀土納米晶發(fā)光、催化等基本性質,開展了稀土納米晶材料的生物影像和生物催化技術研究。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兩次(2011年和2006年)和三等獎(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和三等獎(1991年),獲得國家教委(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七次(1986年、1990年、1995年、1997年、2005年、2010年、2016年)、二等獎兩次(1988年、1998年)、冶金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89年),以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授予的“杰出青年學者獎”(1996年)、中國化學會-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2010年)等多項科技獎勵。1996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18年,被中央宣傳部、科技部、中國科協(xié)評選為2018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2018年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化學獎。目前兼任《中國稀土學報》、J. Rare Earths主編,Inorganic Chemistry (ACS,美國)、《結構化學》、Frontiers of Chemistry in China、Chemistry of Materials (ACS,美國)、ChemistryOpen (Wiley)、RSC Advances (RSC, 英國)等刊物的副主編、編委或顧問編委等,同時兼任中國科協(xié)全委會委員、中國稀土學會和有色金屬學會副理事長等。
 

  吳國生:黨委常務副書記

  吳國生,男,漢族,1967年8月生,遼寧昌圖人,1986 年 12 月 加 入 中 國 共 產 黨。東北財經大學計劃統(tǒng)計系工業(yè)經濟管理專業(yè)碩士,東北財經大學計劃統(tǒng)計系國民經濟統(tǒng)計專業(yè)博士,現任蘭州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

  1992年參加工作,先后在財政部外匯外事司、財政部涉外司、財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財務司工作。2005年10月任財政部教科文司文化處處長,2008年12月任財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長,2012年4月任財政部教科文司正司級干部,2012年5月任教育部財務司司長(2017 年 3 月 至 2017 年 7 月 在 中 央 黨 校 中 青 一 班 第 42 期 學 習),2018年1月任蘭州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正廳級)。
 

  徐生誠: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徐生誠,男,漢族,1961年10月生,甘肅隴西人,中 共 黨 員。蘭州大學數學力學系數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廈門大學會計學專業(yè)在職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研究員,高級會計師。現任蘭州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1983年7月本科畢業(yè)留校后,先后在蘭州大學人事處、產業(yè)處、財務處從事行政管理工作。1991年3月任產業(yè)處副處長,1993年9月任財務處副處長,1995年4月任財務處處長,2002年12月任校長助理、財務處處長。2007年8月任蘭州大學副校長,2019年7月任蘭州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主要從事高等學校人事、財經、后勤等管理工作。曾兼任中國教育會計學會副會長、甘肅省教育會計學會會長,現兼任甘肅省高教會計學會會長、蘭州大學教育發(fā)展基金會副理事長。
 

  曹愛輝:黨委副書記

  曹愛輝,男,漢族,1966年3月生,甘肅環(huán)縣人,1991 年 12 月 加 入 中 國 共 產 黨,1990年6月參加工作。蘭州大學經濟系國民經濟管理專業(yè)畢業(yè),經濟法碩士?,F任蘭州大學黨委副書記。

  先后在法律系、校團委、經濟系、經濟管理學院、法學院、組織部工作,歷任法律系團總支書記、校團委副書記、經濟系黨總支副書記、經濟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法學院黨委書記、蘭州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2014年6月任蘭州大學黨委副書記。曾獲得“甘肅省優(yōu)秀團干部”、“甘肅省新長征突擊手”等榮譽稱號。
 

  藺海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藺海波,男,漢族,1965年5月出生于遼寧沈陽,中 共 黨 員,文學博士,研究員。

  1987年8月參加工作,曾供職于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部教育司、文化部教育科技司、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辦公室、教育部辦公廳、東北林業(yè)大學,2019年2月任蘭州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出版學術專著2部,出版高等教育管理書稿37部(副主編31部,主編6部),5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表彰、獎勵和榮譽稱號。
 

  潘保田:副校長

  潘保田,男,漢族,1964年3月生,山東單縣人,中 共 黨 員,博士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F任蘭州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

  1983年畢業(yè)于蘭州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yè),獲學士學位;1988年獲碩士學位;1991年獲博士學位。1983年起在蘭州大學地理系任教,1994年任副教授,1997年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10月至1993年4月在英國倫敦大學皇家Holloway學院地理系從事國際合作研究;2001年11月至2002年11月美國Santa Barbara加州大學地殼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2003年任蘭州大學科研處處長,2007年任蘭州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研工部部長,2013年5月任蘭州大學副校長。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曾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才、“教育部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和“教育部優(yōu)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劃”等。獲“甘肅省首屆十大杰出青年”、“甘肅省園丁獎”、“青藏高原優(yōu)秀青年科技獎”和“甘肅省優(yōu)秀青年科技獎”等。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地球物理學與地質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冰川凍土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地貌第四紀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委會副主任和《地理科學》編委等。

  主要從事黃河水系發(fā)育和青藏高原及其環(huán)境效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大量野外考察和較精確測年的基礎上對黃河的形成發(fā)育過程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提出黃河是通過河流襲奪、原內流水系相互串聯(lián)、經過五個發(fā)育階段于1-2萬年前最后定型的觀點。通過夷平面、剝蝕面和河流階地研究,指出青藏高原東北部第三紀期間經歷了三期強烈抬升和兩次地形夷平,最近一期抬升主要開始于360萬年前;提出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氣候變化的“驅動機”和“放大器”。提出我國西北地區(qū)的河流階地發(fā)育受氣候變化和構造抬升共同控制。先后主持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項目、國家“攀登計劃”項目課題、國家“973”項目課題、科技部基礎性研究專項項目課題等20多項。發(fā)表論文18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0余篇)。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李玉民:副校長

  李玉民,男,1962年出生,甘肅民勤人。博士,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導,衛(wèi)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85年本科畢業(yè)于蘭州大學醫(yī)療系,2003年博士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大學,曾在英國劍橋大學Addenbrooke’s Hospital、加拿大Montreal Victoria Royal General Hospital和香港中文大學威爾士親王醫(yī)院學習。1985年于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普外科參加工作,歷任教研室主任、科主任、副院長等職,2008年調任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院長,2014年任蘭州大學醫(yī)學院院長;現任蘭州大學副校長,普外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主任,甘肅省消化腫瘤重點實驗室主任,甘肅省消化系疾病臨床醫(yī)學中心主任,國家衛(wèi)生標準委員會醫(yī)療服務標準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會員,中華醫(y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委員、肝移植學組副組長,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分會感染與危重病醫(yī)學學組委員,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器官移植醫(yī)師分會常務委員、肝移植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外科醫(yī)師分會肝臟外科醫(yī)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內鏡醫(yī)師分會常務委員、腹腔鏡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移植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委員、普通外科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擔任39種SCI或核心期刊編委或審稿專家。

  從事普外科三十四年,擅長肝膽胰外科(肝移植)、微創(chuàng)外科和消化系腫瘤。率先在甘肅省開展肝移植、ERCP、精準肝切除、危重癥醫(yī)學和DCD器官捐獻等新技術,填補了多項空白,培養(yǎng)了一支高素質的專業(yè)隊伍,所在學科——普通外科被確定為國家臨床重點??啤B氏乳_展消化道腫瘤病因研究、早期診斷和轉化醫(yī)學研究。

  先后承擔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國家科技惠民計劃項目、“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26項課題,組建甘肅省消化系腫瘤重點實驗室和甘肅省肝膽胰外科研究所,率先在省內建立轉化醫(yī)學基地。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22項科技進步獎勵,申報國家專利7項。主編、參編英文專著3部,參編國家級教材3部,中文專著8部,發(fā)表論文290篇,其中SCI論文105篇,核心期刊論文185篇。

  培養(yǎng)博士后5名,博士生41名,碩士生83名,建立博士后流動站。

  舉辦國際、國內大型學術會議25次,邀請國外專家講學150余人次,與20余所國外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提升了學科在國際上的知名度。

  在醫(yī)院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創(chuàng)立了醫(yī)院改革和醫(yī)院內涵建設的新模式。榮獲全國醫(yī)藥衛(wèi)生系統(tǒng)先進個人、醫(yī)院服務改革創(chuàng)新人物獎、中國醫(yī)院優(yōu)秀院長、最具領導力的中國醫(yī)院院長、甘肅省優(yōu)秀專家、甘肅省優(yōu)秀領軍人才、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章”等24項榮譽。
 

  曹紅:副校長

  曹紅,女,漢族,1969年4月生,北京通州人,1990 年 加 入 中 國 共 產 黨?,F任蘭州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

  1991年畢業(yè)于蘭州大學歷史系世界歷史專業(yè),畢業(yè)后留校工作,先后擔任歷史系團總支書記、校團委宣傳部長、校研究生會專職秘書長、化學化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研究生院副院長、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等職。2014年6月任蘭州大學副校長。

  長期從事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曾 獲 得 蘭 州 大 學 優(yōu) 秀 共 產 黨 員、蘭州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甘肅省新長征突擊手、甘肅省優(yōu)秀共青團干部等榮譽稱號,獲得甘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突出貢獻獎等獎項。
 

  范寶軍:副校長

  范寶軍,男,漢族。1973年2月生,黑龍江省勃利縣人。1993 年 6 月 加 入 中 國 共 產 黨,1995年6月留校參加工作。蘭州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yè)。現任蘭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1991年9月至1995年6月在蘭州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yè)學習,獲學士學位;1995年6月至2000年7月在蘭大化學化工學院工作,并任院團委副書記、院研究生團總支書記、院工會副主席、輔導員、班主任同時兼化學實驗課及德育課教師;2000年7月至2002年3月任后勤辦住宅管理科科長;2002年3月至2003年7月任后勤辦副主任兼后勤辦榆中校區(qū)黨支部書記;2003年7月至2005年4月任后勤集團副總經理并兼后勤工會副主席、后勤集團工會主席;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任科研處副處長;2007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任后勤集團總經理;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任校長助理。

  曾多次獲得校社會實踐優(yōu)秀指導教師,校團委優(yōu)秀專職團干部,校德育教學優(yōu)秀先進個人,校優(yōu)秀班主任,甘肅省暑期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活動優(yōu)秀指導者,省級優(yōu)秀專職團干部等榮譽。獲得兩項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發(fā)表過四篇論文。曾任中國高校后勤協(xié)會伙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多年。
 

  王銳:副校長

  王銳,男,1963年出生,中國工程院院士(醫(yī)藥衛(wèi)生學部)、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甘肅省科協(xié)副主席、蘭州大學副校長、醫(yī)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組部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教育部“多肽藥物”創(chuàng)新團隊負責人。1978年考入蘭州大學,1988年獲博士學位(蘭州大學與日本Kyoto University聯(lián)合培養(yǎng)),并先后在蘭州大學和美國University of Kansas從事博士后研究。

  王銳院士率領團隊圍繞制約多肽新藥創(chuàng)制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績,通過從新合成方法到新制備技術的連續(xù)創(chuàng)新努力,推動了中國多肽新藥創(chuàng)制及產業(yè)化的發(fā)展。

  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二等獎、省部級一等獎4項、國際學術獎勵3項、獲何梁何利科技獎。

  以通訊作者發(fā)表SCI論文415篇,其中一區(qū)論文132篇,論文被引用1萬余次,H指數(H-index)為63,連續(xù)五年入選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 成果被Nature引用并亮點報道。獲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40件,申請國際專利PCT 4件,多項技術用于多肽新藥研發(fā)與生產,獲中國專利獎。

  在教書育人和人才培養(yǎng)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王銳院士為我國培養(yǎng)了一批德才兼?zhèn)涞亩嚯目茖W與產業(yè)領域的優(yōu)秀人才。在學科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蘭州大學藥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三個學科分別進入美國ESI前1%或前1‰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沙勇忠:副校長

  沙勇忠,男,漢族,1968年7月生,甘肅會寧人,中 共 黨 員。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情報學專業(yè)畢業(yè),管理學博士?,F任蘭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危機信息管理研究所所長,蘭州大學應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館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常務理事及校園安全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甘肅省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等?!短m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主編,《圖書與情報》副主編,《情報科學》、《圖書情報工作》、《數據與文獻學報》等學術期刊編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甘肅省領軍人才、全省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等。

  主要從事公共危機管理、網絡計量與信息分析、政府績效管理等領域的研究。從管理科學與數據信息科學交叉結合的角度研究公共危機管理,通過理論方法研究、系統(tǒng)開發(fā)和咨詢服務,解決公共危機管理中的突出數據信息問題和數據信息管理問題,在國內較早地發(fā)展出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特色研究方向,提出了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的理論框架并對重要分主題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先后開發(fā)了“中國公共危機事件案例知識庫”(2013SR152781)、“青銅鼎物流信息管理系統(tǒng)”(2009SR029235)、“協(xié)作式風險信息地圖”等數據庫與應用系統(tǒng)。

  擔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大數據驅動的城市公共安全風險研究”首席專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項,出版著作(含合著)9部,代表作有《公共危機信息管理》、《信息倫理學》、《信息資源管理的前沿領域》等,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150余篇,編著的教材《信息分析》(科學出版社,2009)入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近年來獲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蘭州大學隆基教學名師獎、蘭州大學國華杰出學者獎、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賀德衍:校長助理

  賀德衍,男,漢族,1962年12月生,陜西省武功縣人,中 共 黨 員,博士,教授(二級)?,F任蘭州大學校長助理。

  1982年畢業(yè)于蘭州大學物理系半導體物理專業(yè),獲理學學士學位;1985年畢業(yè)于蘭州大學物理系固體物理專業(yè),獲理學碩士學位;1995年畢業(yè)于日本東京工業(yè)大學綜合理工學研究科電子化學專業(yè),獲工學博士學位。1995-1996在日本東京工業(yè)大學大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1997-1998年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物理系做高級訪問學者。

  1999年5月任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2002年5月任院長;2004年12月任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兼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2007年11月任重點建設處處長,兼“211工程”、“985工程”辦公室主任;2013年8月任發(fā)展規(guī)劃處處長,兼“211工程”、“985工程”辦公室主任;2014年12月任校長助理。

  長期從事電子和能源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與開發(fā)。截至目前(2015.11.30),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項目等20余項;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兩次,三等獎一次,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一次;獲甘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兩次、二等獎一次;共發(fā)表SCI論文210余篇,被SCI論文引用2530余次(根據ISI Web of Knowledge數據庫)。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計劃;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甘肅省優(yōu)秀專家稱號。
 

  許鵬飛:校長助理

  許鵬飛,男,漢族,1964年10月生,陜西省乾縣人,中 共 黨 員,博士,教授(二級)。現任蘭州大學校長助理。

  1987、1994、1998年畢業(yè)于蘭州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yè),分獲理學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1999年11月至2001年7月在臺灣中興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1月至2003年7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學做客座研究員,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學做訪問教授。

  2001-2009年期間,先后任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常務副主任,兼任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2009年6月任蘭州大學教務處處長;2015年5月任蘭州大學萃英學院執(zhí)行院長;2018年4月任蘭州大學科技處處長,2018年10月任蘭州大學科學技術發(fā)展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2019年5月任校長助理。

  長期從事有機合成與催化方面研究,取得了系列創(chuàng)新性成果。在Acc. Chem. Res., JACS,Angew. Chem. Int. Ed., Chem. Commun., Chem. Eur. J., Org. Lett.等刊物上發(fā)表SCI論文200余篇。在Wiley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Catalytic Cascade Reaction”。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與面上項目在內的國家級科研項目10余項。在應用研究領域,密切聯(lián)系地方企業(yè)、關注企業(yè)技術需求,為金川集團等地方企業(yè)提供了有力的幫助與指導。承擔大型國企委托項目10項,獲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8件。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2009年入選“甘肅省領軍人才”,同年獲“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s”;作為第一完成人于2010、2014年分獲甘肅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和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年度獲蘭州大學師德標兵,隴原師德先進個人;2014年度獲全國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2016年度獲蘭州大學國華杰出學者獎。獲甘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兩項。
 

  李 鵬 杰:校長助理

  李 鵬 杰,男,漢族,1979年4月生,河南林州人,2000 年 11 月 加 入 中 國 共 產 黨。蘭州大學法律系法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公共管理碩士學位?,F任蘭州大學校長助理、學校辦公室主任。

  2001年7月留校參加工作,先后在生命科學學院、學生處、人事處、黨委辦公室、政策研究室工作。歷任生命科學學院團委書記、學生處副處長、人事處副處長、黨委辦公室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職務。2018年1月任學校辦公室主任、保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2019年5月任蘭州大學校長助理。
 

蘭州大學校門
 

蘭州大學簡介

  蘭州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在國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戰(zhàn)略地位,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和良好聲譽?,F有城關、榆中2個校區(qū),校園面積3544.32畝。

  學校創(chuàng)建于1909年,始為甘肅法政學堂,是中國西北地區(qū)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高等學校。1928年,擴建為蘭州中山大學。1946年,更名為國立蘭州大學。新中國成立后,在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被確定為國家14所綜合性大學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先后入選“211工程”“985工程”建設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肅省草原生態(tài)研究所、蘭州醫(yī)學院先后并入和回歸蘭州大學。2017年,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在11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堅守在西部、奮斗為國家,走出了在經濟待發(fā)達地區(qū)創(chuàng)辦世界一流大學的奮進之路,創(chuàng)造了化學“一門八院士”、地學“師生三代勇闖地球三極”、中科院“蘭大軍團”、隆基蘭大合伙人等享譽國內外的“蘭大現象”。

  學校按照“興文、厚理、拓工、精農、強醫(yī)”的學科發(fā)展思路,著力構建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學科體系。是我國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高?!,F有4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1個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類型,1個博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類型,涵蓋了12個學科門類,是具有學位授權自主審核高校之一。有2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8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瘜W、大氣科學、生態(tài)學、草學4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化學、物理學、材料科學、地球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學、臨床醫(yī)學、藥理學與毒物學、農業(yè)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總論等1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蘭州大學各校區(qū)地址

  城關校區(qū)

  西區(qū):

  地址:蘭州市天水南路222號 郵編:730000

  東區(qū):

  地址:蘭州市東崗西路199號 郵編:730000

  一分部:

  地址:蘭州市嘉峪關西路3號 郵編:730020

  二分部:

  地址:蘭州市定西路144號 郵編:730000

  三分部(草地農業(yè)科技學院):

  地址:蘭州市嘉峪關路456號

  通信地址:蘭州市61號信箱 郵編:730020

  四分部(護理學院):

  地址:蘭州市雁西路28號 郵編:730000
 

  榆中校區(qū):

  地址: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鎮(zhèn)

  通信地址:蘭州市160號信箱 郵編:730107
 

教學科研

  哲學社會學院

  經濟學院

  法學院

  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文學院

  外國語學院

  新聞與傳播學院

  歷史文化學院

  管理學院

  藝術學院

  數學與統(tǒng)計學院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

  資源環(huán)境學院

  大氣科學學院

  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核科學與技術學院

  草地農業(yè)科技學院

  基礎醫(yī)學院

  口腔醫(yī)學院(口腔醫(yī)院)

  公共衛(wèi)生學院

  藥學院

  護理學院

  第一臨床醫(yī)學院

  第二臨床醫(yī)學院

  萃英學院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網絡與繼續(xù)教育學院

  體育教研部

  縣域經濟發(fā)展研究院

  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院

  生態(tài)學創(chuàng)新研究院

  泛第三極環(huán)境中心

  電鏡中心

  西部生態(tài)安全省部共建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

  綠色金融研究院


黨群機構

  學校辦公室

  紀委辦公室、監(jiān)察處

  黨委組織部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黨委統(tǒng)戰(zhàn)部

  網絡安全與信息化辦公室

  教師工作部

  黨委學工部

  黨委研究生工作部

  保衛(wèi)部

  工會

  團委

  機關黨委

  離退休教職工黨委

  圖書館及直屬單位黨委

  后勤保障部

  醫(yī)學部


行政機構

  學校辦公室

  學科建設與發(fā)展規(guī)劃處(“雙一流”建設辦公室)

  人力資源部

  教務處

  科學技術發(fā)展研究院

  社會科學處

  研究生院

  學生處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孔子學院工作辦公室)

  財務處、預算評審中心

  審計處

  保衛(wèi)處

  采購管理辦公室

  國有資產管理處

  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

  基本建設處

  離退休工作處

  住房管理處

  校友總會辦公室、教育發(fā)展基金會

  南通基地

  榆中校區(qū)管理委員會綜合辦公室

  醫(yī)學部


其它機構

  圖書館

  檔案館

  博物館

  出版社

  國家大學科技園

  后勤保障部

  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基礎教育管理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創(chuàng)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

掃一掃在手機閱讀、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