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設計師們?yōu)楹尾蛔粤㈤T戶?
上周,Louis Vuitton設計師Nicolas Ghesquière告訴法國訪談節(jié)目《每日秀》(Quotidien)主持人Yann Barthès,他創(chuàng)辦個人同名品牌的計劃比兩年前“距離成為現實更近了一步”,同時還得到了Louis Vuitton母公司路威酩軒集團(LVMH)的支持。盡管兩年前,Ghesquière就曾向新聞媒體透露過有意打算建立個人品牌,但當Barthès詢問合適正式創(chuàng)立品牌時,Ghesquière只是笑著說:“我會回來告訴你的!”
毫無疑問,Ghesquière是全球最具天賦的時裝設計師之一,今年5月,他與Louis Vuitton簽訂了一份新合同。可他為何遲遲不創(chuàng)辦自己的品牌?
巴黎時裝周(Paris Fashion Week)期間,Hedi Slimane的首場Celine時裝秀轟動一時,許多觀察人士也在思考相同的問題。這位明星設計師擁龐大的粉絲基礎,而且徹底重塑了Celine,給這個品牌打上了自己的烙印。路威酩軒集團為何不支持他創(chuàng)辦自己的品牌,讓其他人接手Celine,直接繼承前創(chuàng)意總監(jiān)Phoebe Philo的審美風格?
2015年,當Alber Elbaz從Lanvin離職時,同樣的問題也在困擾眾人。在任期間,Elbaz助Lanvin走出了困境,使其成長為明星品牌,他設計的雞尾酒會禮服無可挑剔,享譽全球。但為何不見金主支持Elbaz創(chuàng)辦自己的品牌?
時間回到2008年,在Slimane的前任Phoebe Philo接手Celine之前,謠傳她也在計劃創(chuàng)辦自己的品牌,但這個計劃直到今天也沒能實現。究竟是為什么?
實際上,與全球頂尖設計師聯手創(chuàng)辦時裝品牌,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存在風險。與他們合作,隨之而來的是外界巨大的期待、百萬美元的員工薪水、龐大的創(chuàng)意團隊支持,以及高昂的樣品和開發(fā)成本。除此之外,為了打造品牌知名度,市場營銷開支也很龐大。即便是設計師中的超級明星,比如在全球坐擁眾多粉絲的Hedi Slimane,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也很陌生。
與此同時,現在很難找到合適的實體零售地點。即便找到了合適的地點,在全球最負盛名的購物街(至今仍是奢侈時尚商業(yè)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辦光鮮亮麗的實體店,需要高昂的資本支出,而打造強大到足以匹敵電商品牌(為顧客提供一對一服務和90分鐘送達服務)的電子商務模式,同樣頗具挑戰(zhàn)。這些問題都會對獲客造成限制。
總而言之,品牌創(chuàng)辦后頭幾年所需的資金,可以輕松突破5000萬美元。如果品牌在創(chuàng)辦之處缺少可用的分銷和營銷渠道,投資人可能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得到回報。
設計師品牌的知識產權管理也是一大難題。許多大牌設計師害怕步Helmut Lang和Roland Mouret的后塵,失去對自己名字的所有權。因此,他們會堅持對相關商標的所有權。但假設品牌陷入了困境,設計師帶上自己名字出走會造成怎樣的后果?實際上,這個問題一直是設計師和投資人達成協(xié)議的一大阻礙。
另一方面,讓大牌設計師入主現有品牌,徹底清除前任留下的痕跡,為引入全新的創(chuàng)意模式創(chuàng)造條件,這與從頭開始創(chuàng)辦品牌相比,具有眾多優(yōu)勢。
首先,零售網絡、電商平臺、營銷渠道和后端供應鏈是現成可用的,對品牌發(fā)展至關重要的管理和執(zhí)行人才自不必說。此外,品牌在市場上擁有一定知名度。這些有助于提高新產品的開發(fā)、營銷和分銷效率,大大縮短投資回報周期。
2008年入主Celine之后,Phoebe Philo為Celine打造了全新的品牌形象,使其年銷售收入從2008年的2億歐元增長到2017年的8億歐元。Hedi Slimane是另一個例子,從2012年入主Saint Laurent到2016年離職,Saint Laurent的收入從4.73億歐元增長到了12億歐元。Alessandro Michele對Gucci的影響甚至更大。這位設計師從Gucci的后臺走上前臺,在接替Frida Gianni后采用了全新的創(chuàng)意,讓Gucci重煥活力,其銷售額從2014年的35億歐元增長到了2017年62億歐元。
相比之下,Alexander McQueen和Stella McCartney的增長速度慢了許多。盡管法國奢侈品巨頭開云集團(Kering)為Alexander McQueen制定了富有野心的計劃,Stella McCartney也發(fā)展到了可以脫離開云集團、走上獨立運營之路的地步,但它們的增長速度完全沒法和上面幾個品牌相比。開云集團脫手英國品牌Christopher Kane,凸顯了從頭開始創(chuàng)辦品牌難度之大。2013年,開云集團收購了Christopher Kane所有股權的51%,還為該品牌注入資金,并扶持品牌發(fā)展電商業(yè)務,還在倫敦蒙特街(Mount Street)開辦一家獨立實體店。但收購之后,Christopher Kane并未實現多少增長。據該品牌在英國公司注冊局(Companies House)登記的信息顯示,在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12個月中,Christopher Kane實現收入697萬英鎊。而三年后,年收入僅增長至780萬英鎊。目前,開云集團正與該品牌商討脫手事宜。
可以肯定的是,與從頭開始創(chuàng)辦品牌相比,賦予現有品牌全新理念的優(yōu)勢要大得多,前提是擁有合適的人才,同時愿意讓新上任的設計師采用全新的創(chuàng)意模式。
雖然Hedi Slimane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品牌標志上,但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在的Celine是他的個人品牌。在必要的零售、營銷、人才和供應鏈資源的支撐下,Slimane的“個人品牌”大幅減少了資本開支,財務收益的實現路徑也要直觀許多。如果Celine實現了路威酩軒集團董事長Bernard Arnault定下的目標:“在五年內實現至少20到30億歐元或更高的利潤”,這一方法的商業(yè)價值將加倍凸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創(chuàng)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