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不卡在线,日日夜夜网站,国产精品天天看,日韩理论在线播放

《歌聲飄過90年》鏗鏘旋律 見證強軍夢、中國夢

娛樂 2017-08-01 09:51:00 來源:環(huán)球網綜合

  1902年,梁啟超在《新中國未來記》中,曾這樣描繪“中國夢”:無端忽作太平夢,放眼昆侖絕頂來。2012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縱觀這個延續(xù)百年的夢想,隨著社會的變革正在不斷被賦予更深刻的內涵,今天,站在時代發(fā)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的高度,“這個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回顧中華民族崛起的道路,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逐漸強大的征程,在建軍90周年之際,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播出了特別節(jié)目《歌聲飄過90年》,嘹亮軍歌中傳承的是鐵血軍魂,更展現(xiàn)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成長為一支可以登上世界舞臺的人民軍隊。

  歌唱不朽的英雄,追憶信仰的歸宿。軍歌伴隨著戰(zhàn)爭和軍隊的產生而出現(xiàn),借用文藝的情懷鼓舞官兵士氣、豐富軍營生活、反映部隊風貌,一代代軍歌在時代變遷下傳頌,也將中國軍隊的精神凝練其中輩輩傳承,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無論是1937年,音樂家賀綠汀對著一盞小小的油燈,一氣呵成創(chuàng)作鏗鏘有力的《游擊隊歌》;還是1943年,牧虹和盧肅在晉察冀邊區(qū)目睹百姓被日寇殘殺的慘烈景象,創(chuàng)作出經典名曲《團結就是力量》;抑或是1960年,張士燮回憶起蜿蜒如龍的火把映紅了于都河水的動人場景,寫下如泣如訴的《十送紅軍》,《歌聲飄過90年》用一首首慷慨激昂的軍歌,一段段浴血奮戰(zhàn)的篇章,帶我們跨越風雨如磐的九十年。縱然中華民族早已告別了那段烽火連天、山河啼血的苦難歲月,但像《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保衛(wèi)黃河》、《追尋》等歌曲所蘊含的曾帶領我們走向勝利的信仰力量依舊值得追尋。

  歌唱熱血的青春,斬獲理想的榮光。為了國家、民族的富強之夢,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孜孜探尋。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踏進綠色軍營,用辛勤的汗水和無畏的拼搏灌溉理想,譜寫著無悔的青春,是他們鑄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未來和希望?!陡杪曪h過90年》深度挖掘每一首歌曲象征的意義,邀請與軍人結下不解之緣的張光北、孫濤、馬少驊等嘉賓擔任歌曲推介人,將視角延伸到部隊的不同職責、崗位,真實呈現(xiàn)了中國軍人的錚錚實力?,F(xiàn)場演示攀爬繩索、進行死亡格斗的特種兵,盡顯執(zhí)行任務的敏捷和勇猛;福建東南沿海石井海防民兵哨所女兵代表,不畏苦累守衛(wèi)海防;中國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被稱為“飛天神兵”的戰(zhàn)士們,一片赤誠保證發(fā)射安全;漠河北極哨所“第五代菜王”相國軍,因守衛(wèi)邊防相繼錯過了父親和兒子的離世;還有來自紅其拉甫哨所的徐石川和他的戰(zhàn)友們,遠離故鄉(xiāng)和親人,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帕米爾高原,每天都需要克服強烈高原反應執(zhí)行任務?!兑欢母琛?、《我愛這藍色的海洋》、《咱當兵的人》、《我不想說再見》、《十五的月亮》等歌曲,將他們昂揚的斗志化為旋律,為他們無私的奉獻抒懷,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既有鐵血軍魂,又有綿延情誼的隊伍,如此的隊伍才可擔當起國家夢想。

  歌唱激揚的強軍夢,托起偉大的中國夢。《義勇軍進行曲》、《強軍戰(zhàn)歌》、《打靶歸來》、《我和我的祖國》、《戰(zhàn)斗宣言》、《長城長》、《紅梅贊》……眾多激蕩人心的軍旅歌曲競相開唱,或是老歌重現(xiàn),或是融入流行元素老歌新編,將這時代強音注入中華民族復興之脈搏??v使前有“雄關漫道真如鐵”的艱難,依然幸有“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開闊。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基點上,《歌聲飄過90年》借由軍歌全面展現(xiàn)了中國軍人的風采和情懷,進而也體現(xiàn)了中國軍隊的綜合實力和強軍興軍的新局面。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加強國防建設的目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和平發(fā)展。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今天的中國軍隊不僅能夠保衛(wèi)國家和人民,還能夠擔當起國際救援的重要角色,他們將人道主義的精神化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向世界詮釋中國軍人的責任與擔當。

  《歌聲飄過90年》一經播出,收獲了眾多觀眾的好評,除了勾起老一輩人的記憶,也不乏很多年輕人紛紛點贊。有年輕網友表示:“真正的經典永遠不會過時,這些經過犧牲奉獻和赤膽忠誠沉淀下來的旋律,不僅是中國軍隊發(fā)展的歷史印記,更是奏響強軍夢的恢弘樂章,必將托起中國夢想!”一個偉大的民族身后,總是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作為后盾?!陡杪曪h過90年》,讓我們見證了這支軍隊的強盛,此為國家之幸,民族之幸。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創(chuàng)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

掃一掃在手機閱讀、分享本文